当前位置: 主页 > 行业 > > 详情
贵州沿河:一座见证两岸变迁的乌江石墩大桥-观焦点

来源:多彩贵州网  2023-05-18 16:19:18

坐标:沿河乌江大桥位于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南部,横跨乌江,东连镜山路,西连西环路。

特点:沿河乌江大桥是沿河县城建设的第一座大桥。大桥总投资279.4万元,全长316.2米,桥面净宽7米、高36.8米,主孔4孔、净跨66米,边孔2孔、净跨5米,属多孔箱肋单波双曲拱桥,设计新颖,桥型美观,为贵州省同类桥型的首座大桥。


(资料图)

忆往昔倾力圆梦,打破交通困局

初夏,华灯初上,万家灯火照亮了沿河县城两岸的夜空,河岸走廊,市民人来人往;微风轻拂,江面波光粼粼;霓虹灯下,乌江大桥如一条彩带横跨乌江,甚是美丽壮观。

沿河乌江大桥夜景说起乌江大桥,这座被沿河人习惯称之为“沿河一桥”的大桥,年过六旬的黎勇,感慨万千。

“那时,县城没有桥,哪像现在交通这么发达。”回忆起47年前的往事,黎勇说,在乌江大桥未建之前,两岸群众往来没有其它路可走,坐船渡江是唯一的选择,生活生产极为不便。地处乌江下游的沿河县,依山而建,沿江而立,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,历史文化厚重,民族风情浓郁,自然风光绮丽,被誉为“中国土家山歌之乡”“中国民间艺术之乡”“中国古茶树之乡”“中国空心李之乡”“中国黑叶猴之乡”。乌江流经沿河境内132公里,将县城分隔为东西两个城区;曾经,宽阔的乌江,一度成为阻挡两岸发展建设的天堑,建一座跨江大桥,是当地群众最为期盼的事。

沿河乌江大桥建设现场民之所盼,政之所往。为改变交通现状,沿河县决定筹备投建乌江大桥,誓将“险渡”变坦途。经省委批准,1976年8月1日,大桥正式开工建设。该桥引进陕西交通部门1972年研发的箱肋单波双曲拱桥技术,是贵州省建设同类桥型的首座大桥。“这桥修得太难了,没有大型机械参与作业,施工只能靠人力,几百斤重的石头都是靠人抬、靠人拉,特别艰辛。”黎勇回忆说,当时自己还是学生,便在工地干一些背沙、抬沙等相对轻松的活。

建设中的沿河乌江大桥来自谯家、甘溪、城关、沙子、黑水等乡的928名民工(石工),以班、排、连组织起来,夜以继日按照要求加工桥墩方石;许多市民主动参与义务劳动,学校也组织学生参与其中,大家投劳投力,场面甚是恢宏。建设过程中,尽管是初建这一新型大桥,经验缺乏,材料来源困难,但在上级党委领导下,全体建桥干部、工人、工程技术人员,克服了重重困难,战胜了道道难关。

建成后的沿河乌江大桥通过4年多的艰辛和汗水的浇注,1979年10月,乌江大桥胜利建成,圆了土家人民的梦想,结束了沿河县城无桥的历史。10月8日,乌江大桥正式通车,这一天,没有召开庆祝会,没有剪彩,只有几辆汽车从西桥头向东驶去……如今,47年过去了,乌江大桥依然屹立在滚滚乌江之上,守望着这片土地。

看今朝砥砺前行,谱写发展新篇

一座桥,改变一座城;一座城,见证一方人。乌江大桥的建成通车,打通了沿河县交通“大动脉” ,掀开了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篇章。

沿河乌江大桥

沿河乌江二桥

潮起乌江,风帆正劲。架了第一座桥,就会架起更多的桥,2007年,乌江二桥建成通车;2021年,乌江三桥建成通车;随后,沿河县城及周边相继修建了5座乌江大桥。

沿河乌江三桥

沿德高速沿河县城乌江特大桥

虹桥飞度筑坦途,策马扬鞭向未来。

近年来,沿河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沿德、沿榕、沿酉、沿印松等高速纵横交错;国道、省道、县道四通八达;乡道、村道阡陌相通,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5427公里;乌江航道全面复航,航道等级从五级提升为四级,重点打造了东风码头、洪渡码头2座500吨级码头,实现辖区内年货运量1000万吨,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,构建起了“安全、畅通、高效”的交通体系。

沿河县城人行景观桥

沿河沙坨库区乌江大桥

路通业兴。

一座座桥梁,抚平江河崇山;一条条道路,挽起美丽乡村。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崛起,不仅推动了沿河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,更带动着45万土家儿女一路前行,驶入幸福生活“快车道”——

特色产业快速壮大,生态茶、空心李、肉牛、白山羊等特色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大山,销往全国各地;旅游产业蓬勃发展,乌江“天险”成为打卡胜地,各地游客慕名而来,一睹“乌江画廊·山歌沿河”的风采;招商引资成果丰硕,得益于交通优势及良好的营商环境,先后引进了广东雅森新型材料等200余家企业落户沿河……

沿河,曾经那座小城,已退出人们视野,被鳞次栉比的高楼、宽阔整洁的道路、规划有序的商铺、热闹繁华的街区、绿意盎然的公园、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所取代。

华丽转身的沿河,散发着独有的魅力,成为宜居、宜游、宜业的精致秀美之城,未来可期。(微铜仁)